【BK-XM1】,博科儀器品質護航,客戶至上服務貼心。
小麥白粉病是由真菌 Blumeria graminis 引起的一種常見病害,主要危害小麥葉片,嚴重時會導致減產20%-40%。科學監測是防控該病害的關鍵,能夠幫助農民及時采取防治措施,減少損失。以下是小麥白粉病監測的關鍵步驟與技術應用。
1. 田間巡查與癥狀識別
白粉病初期癥狀為葉片上出現白色粉狀霉斑,后期霉斑擴大并變灰褐色。監測人員需定期(每周1-2次)巡查麥田,重點關注植株中下部葉片,因為病害通常從底層開始蔓延。
2. 氣象數據監測
白粉病的發生與溫濕度密切相關,最適發病溫度為15-22℃,相對濕度高于70%。利用田間氣象站監測溫濕度變化,結合歷史數據,可預測病害發生趨勢。
3. 孢子捕捉技術
通過孢子捕捉器收集空氣中的白粉病菌孢子,結合顯微鏡或分子檢測技術(如PCR)分析孢子數量,可提前預警病害爆發風險。
4. 遙感與無人機監測
多光譜或高光譜無人機遙感技術可快速掃描大面積麥田,識別早期病害區域。通過AI圖像分析,可評估病害嚴重程度,指導精準施藥。
5. 智能預警系統
結合物聯網(IoT)技術,將田間傳感器、氣象數據和病害模型整合到智能預警平臺,實時推送病害風險信息,幫助農戶制定防治計劃。
6. 科學防控措施
監測到病害后,可采取以下措施:
農業防治:選用抗病品種,合理密植,避免過量施氮肥。
生物防治:使用枯草芽孢桿菌等生防菌劑抑制病菌。
化學防治:在發病初期噴施三唑類(如戊唑醇)或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
結語
小麥白粉病的科學監測是防控的基礎,結合現代技術可提高預警精準度,減少農藥濫用,實現綠色高效防控。未來,隨著智能農業的發展,病害監測將更加自動化、精準化。
一、儀器簡介
小麥白粉病為害小麥葉片、莖稈以及麥穗部,會導致小麥分蘗數減少,穗小粒少,產量減少。白粉病監測儀是集氣象監測和智能孢子捕捉顯微成像于一體的新型白粉病監測裝備。系統通過采集小麥種植區的生長環境情況,并根據系統內建模型進行小麥白粉病的發病情況預測。同時內置的白粉病孢子捕捉裝置通過采集白粉病發病的孢子存量及其擴散動態,為白粉病的發生提供了無人化、可視化的驗證手段。該設備主要由氣象信息采集裝置、孢子捕捉裝置、孢子承載裝置、圖像采集裝置、網絡傳輸模塊、電源與防雷系統組成。實現遠程自動捕捉白粉病孢子信息,載玻帶自動轉動,自動采集、自動顯微成像拍照,圖片數據自動上傳,自動運行等功能。同時將環境氣象信息和白粉病病害圖片實時上傳到指定網絡平臺,形成氣象環境信息與孢子發生狀況動態對比數據庫,為研究白粉病發生趨勢和氣象之間的關系提供大量的數據支撐。為現代農業提供服務,滿足病情預測預報及標本采集的需要,及時防治病害發生。
二、性能特點
1、不銹鋼噴塑外殼15寸超大高清電容觸摸屏,windows操作系統,具有良好的人機交互界面。
2、具有1200萬像素的千倍放大顯微成像系統,能夠自動對所捕獲病菌孢子進行高清顯微拍攝,所拍攝圖像清晰度能夠達到人工識別病菌孢子種類的要求。
3、設備24小時無間斷自動捕捉病菌孢子,對所捕獲的病菌孢子自動拍攝,自動選取zy圖片上傳。
4、全智能自動顯微成像系統,可自動調整相機的拍攝角度,實現載玻帶的全f位、無s角成像。
5、能夠實現從載玻帶加載、病菌孢子捕捉、顯微成像、載玻帶回收全過程自動化運行。
6、配備超長專用載玻帶,可滿足600天用量。
7、具備多種工作模式,自動運行模式、定時運行模式、調試運行模式可自由切換使用。
8、內置北斗/GPS定位功能,可將設備信息實時上傳至平臺,可在地圖上查看當前設備參數。
9、可實時監測空氣溫濕度、大氣壓、風速,風向、雨量等多項白粉病監測指標,通過系統內部的白粉病模型進行發病預測。
10、可通過平臺及APP控制設備進帶、采集、顯微成像、回收等動作。
11、遠程升級維護:最新程序可直接遠程自動更新,無需人工去現場更換。
12、多種數據訪問方式:可通過PC端訪問平臺,移動APP查看數據,控制設備動作。
13、標配4G通訊模塊,可選配5G通訊模塊。
14、具備故障自診斷機制,設備故障信息可以實時上報至遠端服務器。售后人員可通過平臺查看設備故障信息。
15、可搭配智能太陽能供電管理系統,可采集設備用電量、太陽能發電量、電池電壓、設備負載、電流等關鍵信息上傳至服務器(選配)。
16、具備流量報警功能。可通過平臺將設備與所屬流量卡進行綁定,當流量異常時自動推送告警信息。